人民日报欧洲网 > 科技 > 正文
当高科技遇上“黑科技”

珠溪一米未来农场和浙江大学农学院联合推出“慢谷宜糖”

“我儿子也要从大城市回来,跟我一起种田了!。”1957年出生的陈超是珠溪一米数字农业部的一名员工。他从事种植行业超过半个世纪,黝黑的皮肤,双手长满了茧。如今智能手机不离身的陈超兴奋地说,现如今,只需在手机APP即可及时了解土壤温度、湿度、农田情况及水肥信息,通过机器就能实现一键智能精准灌溉,将灌溉效率提升3倍以上,一人能管理种植1000亩地以上。

据了解,珠溪一米未来农场是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及高校的实验基地,得天独厚的万亩高标准农田和现代与传统结合的稻米栽培新技术,营造了高效的数字化农场。

“数字农业不仅仅局限于机械化作业,更是要通过科技和数字化管理方式将数字农业真正落实到农业生产端。”珠溪一米数字农业部总监张浩说,目前农场的员工不仅有经验丰富的60岁大叔,也有90后无人机手和种植驾驶舱线上运营专家等。

2021年秋,珠溪一米未来农场首次丰收,1万多亩地,平均亩产比周边提高了约10,种植人员却没有几个,这完全归功于数字农业这个高科技武器。然而,这点远远不能满足张浩他们的野心。他们邀请了远在400公里的“黑科技米教授”——浙江大学农学院应用生物科学系及农业农村部核农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吴殿星。

2021年春天,吴殿星来到珠溪一米未来农场。农场的种植驾驶舱让吴殿星教授眼前一亮,他惊喜地说,农场配套设施齐全,稻田灌溉和生产管理按照无人智慧农场目标基本实现智能化。关键是可以点带面,未来辐射到盐城市600余万亩及周边地区1000余万亩水稻,完全符合功能型主粮的产区要求!

经过土壤养分、重金属、微生物等各项检测,吴殿星将浙江大学功能型生物技术实验室历经10年研发的“黑科技大米”——浙大两优宜糖籼1号等高抗性淀粉适宜糖尿病人食用的系列水稻,种植在珠溪一米未来农场。在今年春耕之际,实验室和珠溪一米未来农场共同推出功能型主粮品牌“慢谷宜糖”。

“当初在检测1000多种水稻的淀粉颗粒结构时候,恰巧发现一株野生水稻的抗性淀粉含量明显更高。这种水稻具有耐消化的天然结构,可以优化糖的供给,让人不在“闻糖色变”。”谈起慢谷宜糖的研发史,吴殿星教授感慨不已,“以这株水稻为起点,不断转育、升级改良……陆陆续续先后带了10多名博士研究生从事这项研究,一晃就是10多年。

“吃的饱,还不易发胖,慢谷宜糖是‘宜糖米’的升级版。”吴殿星定义慢谷宜糖米为“快乐的碳水”。他说,慢谷宜糖的品种是最新品质提升的宜糖水稻,它是经过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临床检测过,GI指数仅47,属于典型的低GI食品。煮出来的熟饭中的抗性淀粉含量达10以上,是普通米饭的20倍以上,糖尿病人都能放开吃,慢谷宜糖米拥有特殊淀粉结构,大米在胃和小肠里的消化时间非常长,血糖的升高也很缓慢,因此具有稳血糖、降血脂和减肥的功能。

吴殿星说,珠溪一米未来农场的“数字农民”和浙江大学功能型生物技术实验室“黑科技大米”联合推出的“慢谷宜糖”,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品牌价值,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了农业的提质增效、农民的增收致富、大众的健康长寿,为激发农村活力、助推乡村振兴赋能。

江苏盐城盐南高新区伍佑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宜民说,珠溪一米未来农场是盐南高新区打造高标准农田数字农业新模式,重点围绕“一粒种子、一块创意稻田、一个新消费品牌”,推进农业六次产业化,珠溪一米未来农场注重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实现农业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注重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优打造品牌,实现产品增值;注重激活多元经营主体和多样营销策略,让农民增产又增效,实现共同富裕。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新闻排行
热帖推荐